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2章 王守仁(六)  (第4/9页)
    等了那么久,他们关注的重点终于要来了。    之前听得久了,都快忘记一开始对王阳明的定位,实在是他遭遇可谓是倒霉,但却看不到任何圣人的影子。    【王阳明开始每天晚上陷入了自我追问的状态,自问自答,得亏人家能回答的出来,不然像是我们这种问了恐怕就是睡眠加速器。    问:“什么是尽心知性呢?”    答:“所谓尽心,就是没有意念和念头的心境,,正如前人所说我心即宇宙;所谓“知性”,尽心时的心量就是这个性。”    讲得挺玄妙的,不得不说,人家悟道思考的就是不一样,还找到了切入点层层深入。】    各朝文人学子只剩下奋笔疾书。    这可是圣人悟道啊,虽然听着是有点玄乎。    不过这才符合圣人的格调嘛,听不懂的就是好东西。    【接着问:“什么是诚的境界呢?什么是贞的境界呢?”    答:“其实不过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,就像是我的名字,本名王守仁,表字伯安,号阳明子。难道因为称呼改变就不是我了吗?”    还别说,这个解释倒是挺好理解的。    同样的道理换在前面询问的‘尽心’上,佛家叫“不思议”,道家叫“虚静”,儒家叫“诚”、叫“贞”,俗家叫“开心”,《易经》中叫作“易”。    百家对它的理解都有自己的基础,二程夫子称呼它为什么呢?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